從大陸進口衣服、T恤、褲子、襯衫等紡織成衣至台灣整個攻略?
從大陸進口衣服、T恤、褲子、襯衫等紡織成衣至台灣時,產品的原產地標示(Made in 產地)是報關與市售的重要法定要求。不符合標示規定,可能導致通關延誤、商品下架、罰款,甚至構成違法。以下針對產地標示的重點規定進行詳盡分析:
一、產地標示的法律依據與目的
台灣的原產地標示主要依據《商品標示法》與《公平交易法》等規定,目的在於讓消費者清楚了解商品來源,防止誤導及保障公平交易。
針對成衣類商品(含衣服、T恤、襯衫、褲子等),經濟部標準檢驗局、海關及消保機關均有明確要求,必須清楚標示製造地區(即原產國),常見如「中國製」、「Made in China」。
二、標示位置與形式要求
進口服飾的產地標示需符合以下條件:
-
位置固定且不易拆卸:標籤須縫製或固定於衣物內側領口、側縫或腰間,不可用貼紙替代。
-
標示清晰可辨:字體應清楚、耐久,不得模糊、塗改或脫落。語言可使用中文或英文(如:中國製或Made in China)。
-
與實際產地相符:若在中國大陸製造,卻標示為台灣製,屬於虛偽標示,將觸犯《商品標示法》與《公平交易法》規定。
三、錯誤或不實標示的風險
若衣物未標示產地、標示錯誤或蓄意誤導,可能面臨以下後果:
-
海關退運或補辦程序:進口報關時,若查驗發現產地標示不符,海關可拒絕放行,要求更正或退運。
-
行政處罰:依商品標示法規定,最高可處 新台幣30萬元罰鍰,並命令限期改善。
-
市場抽查下架:如流通市面被查獲標示不實,將強制下架、召回並依法處罰。
-
影響品牌信譽:若被揭發標示造假,消費者信任將大打折扣,對品牌形象與業績造成重大影響。